结肠息肉是指来源于粘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,通俗地说,就是肠管内面多出来了“一块肉”。而大多数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,因此警惕结肠息肉很关键。

结肠息肉的常见症状
1.便血
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,可能会出现便血,通常间断小量出血,或大便潜血阳性。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量便血,或便中带血。
2.大便习惯改变
临床可见大便不成形、或细软便、糊状便,或便秘。如果息肉比较大,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,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费力、排便不尽。
3.腹痛
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。腹痛位置不固定,有的为弥漫性,有的在左下腹或右下腹,时好时坏。大便时或大便后加重。
4.肛门赘生物
如果息肉长在直肠,且距离肛门较近的话,有的时候会脱出于肛门口,在排便后或腹部压力增大时明显,可以回纳入直肠内。
5.肠道外症状
如口唇有黑斑、手指脚趾皮肤黑斑。这种情况多见于遗传性疾病,如P-J综合征,结肠镜检查往往发现多个息肉,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个息肉。
6.贫血、乏力、头晕
有的患者是因为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来就诊,多与息肉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所致。
内镜检查的必要性
早期胃肠肿瘤因缺乏明显特异的症状和体征,往往容易被忽视。要想在肿瘤的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,内镜检查是必要的。
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(如消化道造影、腹部超声、CT、MR、核医学等)相比,内镜诊断具有能够获取标本进一步做病理检查的明显优势。
息肉切除
即使切除了息肉,肠道内环境没改变,仍然有复发的可能,所以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人都应该复查。单发的良性息肉切除后,建议每年复查一次,有条件者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缩短复查时间。